夏季防暑小常识

一、夏季防署小常识

1、夏天由于气温高,天气炎热,提醒大家在出门前做好一切防晒防暑措施,注意室内外温度的调节,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天气热,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多喝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在高温作业场所,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

2、先兆中署:大量出汗、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

3、轻度中暑:除上述病症外,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4、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昏倒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以上等症状。

二、中署的预防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要保证食物新鲜清洁:夏天食物特别容易变质,所以最好即买即烧即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孩子的肠胃道。

4、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5、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三、中署后措施

1、自身中暑:如果你感到头晕、恶心、心慌等相应症状,那么很可能就是已经中暑了。此时,应立即停下手头的事情,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大口猛喝,应小口慢饮,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解开领口口子、领带、皮带、等一些配饰,保持身体周围通风;涂抹或饮用解暑药物;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休息后,如果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求助并拨打电话就医。

2、他人中暑:一旦周围有人发生中暑症状,应当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各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帮助服用解暑药物;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救助电话。

四、防署降温常识

1、西瓜翠衣汤:西瓜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加适量白糖,凉后可饮。

2、食盐甘草冷饮:甘草15克,加少量食盐,沸水冲后浸泡1小时即可。

3、芝麻山楂茶,芝麻山楂茶是一种茶品,主要原料为芝麻克,山楂10克将芝麻洗净晒干,炒熟后与山楂放入茶杯内,冲入开水浸泡,可加食盐少许调味,即可服用,此茶具有清心泄热、生津开胃功效。

五、幼儿防暑小知识

1、要多喝白开水:尽量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记得喝。一次性大量进水,会淡化胃酸,不利消化食物和杀菌。补水宜少量多次。孩子不宜多喝饮料,否则易患胃肠炎、消化不良、厌食症。

2、要口味清淡,兼顾营养:要口味清淡,兼顾营养:用豆腐、牛奶、蔬果等高蛋白食物可以做各种花色粥,比如绿豆粥、红枣粥,容易入口又有营养,比白粥更能激发食欲。避免给孩子吃口味过重、太油腻的菜肴。

3、要保证食物新鲜清洁:夏天食物特别容易变质,所以最好即买即烧即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孩子的肠胃道。

4、保证孩子的夏季睡眠:夏季最好盖毛巾被。不同年龄的孩子除了夜间平均要睡9~10小时之外,3~6岁孩子还应每天午睡2~3小时。

六、中暑后饮食禁忌

1、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要口味清淡,兼顾营养:用豆腐、牛奶、蔬果等高蛋白食物可以做各种花色粥,比如绿豆粥、红枣粥,容易入口又有营养,比白粥更能激发食欲。避免给孩子吃口味过重、太油腻的菜肴。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五、夏季推荐药品

1、炎炎夏日,不少人用“凉”抗“热”的方式来避暑降温,如在空调房里吹冷风,用冷水冲凉,或者是大量喝冷饮和冰镇西瓜。其实,这些贪凉行为可能导致寒邪侵袭身体,出现精神萎靡、新陈代谢放缓、出汗异常、四肢冰冷等症状,还有一些病症不会立即发作但会潜伏体内,留下病根,在秋冬发作。

2、什么是三伏贴:三伏贴又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是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治未病“的原则,利用一年中天气最热的三伏之际,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激发经络,调整阴阳,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独特治疗养生方法。

3、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4、什么人可以贴敷: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嗽、慢支、哮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等;素体阳虚、四肢不温、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免疫功能低下等;.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变应性咽喉炎;慢性虚寒性胃肠病、慢性腹泻、夜尿频多等;腰腿冷痛、四肢冷麻、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冻疮等。

5、三伏贴的剂型:贴膏剂贴膏剂是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质而制成,具有药物容量高、剂量准确,透皮性、贴敷性、保湿性好,贴着舒适,不污染衣物等特点。

6、三伏贴产品展示:

7、贴敷穴位:

呼吸:天突、膻中、中府(定喘)、肺俞、膏肓

消化:中脘、神阙、足三里、脾俞、胃俞

风湿:阿是穴(痛点)、阳陵泉、大杼穴、命门、肾俞

8、贴敷时间:初伏:7月16日---7月25日中伏:7月26日---8月4日末伏:8月5日---8月14日加强:8月15日---8月24日

9、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后,一般无特殊反应。

如患者属体质敏感者,应缩短贴药时间,如有异常感觉应及时取下药物,不要搓、抓、挠,以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或感染。

2贴敷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应忌烟酒及冷饮,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及海鲜等食物。

注:三伏贴是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的慢性病等预防为主的治疗措施,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感冒发烧热盛者禁贴、处于疾病发作、加重及正在用药的患者,在贴敷期间不要随意减药、停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oyanshijuan.net/bybf/74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