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环伺,你准备好了么

儿童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3934.html

四点半起床,发现自己嗓子也肿了。

空气中仿佛都飘散着病毒,七爷坚信,这空气,是有毒的。

我们相亲相爱的22个孩子里,接二连三的有孩子突发高烧,是突发,无任何征兆体温狂飙到40℃,无明显感冒症状,伴有呕吐。

22个孩子,烧过的,正在烧的目前已有至少七个,且都是高烧。

(有确诊甲流,有急性喉炎,有被误诊为上感的轮状病毒,还有普通感冒)

这还不算趴下的家长!

方芳班级30个孩子,每天只来十五六个。

这就样她们班的出勤率都算高的,听说隔壁班甲流就确诊了仨。

早上送孩子都感觉冷冷清清,一开始以为只有我们这样,随便一聊才发现班班都这样,园园都这样。

那孩子都去哪了?

医院呗!

发热篇

我顶不医院。

除了添乱,一家子折腾得人抑马翻外,什么益处都没有。

孩子病了着急能理解,医院就不烧了?

扁桃体说肿就能肿,气管说发炎就发炎,问题是要消肿消炎,可就不是一时三刻立马能办到了。

我也不赞成发烧了就吃退烧药,症状都没显现出来,就着急忙荒的降温度,很容易就耽误了病情诊断。

我最常说的就是观察,先观察,烧一烧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睡觉,休息好了比吃什么药都管用。

医院是什么,就是个细菌病毒集散中心,本来就一普通感冒,甩几天大鼻涕也就完了,医院,结果甲流也传上了,诺如也招上了,何必。

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没啥大事医院,回家以后又拉又吐,医院,大夫就给了八个字:交叉感染,避免不了。

那医院要不要去?

要去!当然要去!

问题是什么时间去!

发烧就去么?

说真的,发烧初期去了也没用!

并且发烧了也别急急忙忙的降温度。

Why?

这得弄明白人为什么会发烧。

不论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病菌入侵免疫系统后,自身免疫细胞会立即进入活跃状态来消灭病菌,这时候人就开始发烧。

发烧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显著增强,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等等等。

那病菌呢?病菌正相反。

当人体体温升高时,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所以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

打个比方:人体就像一座地处温带的恒温城堡,免疫系统好比城堡守卫,病毒好比喜寒惧热的侵略者。

经年累月的战斗经验表明,这些侵略者遇热就会大大丧失战斗力,所以城堡练就了自动加热的本领。

一旦发现敌情,守卫士兵立即通过给自己及城堡升温的方式进入最佳战斗模式,温度越高,防卫越严,乱人也就越脆弱,士兵们努力拼杀,正在不断的扩大胜利果实。

可有些人就见不得发热,一见城堡温度有异,就不管不顾的一盆盆凉水兜头盖脸的往城墙上浇,我就想问问,您究竟是哪头的?

发烧是好事儿!

发烧了,说明免疫系统正在工作!

孩子生病,特别是发烧,考验的不是孩子,而是妈。

不是所有妈妈都能扛住不用药,不是所有妈妈都能扛住超过39℃不用药。

又有多少妈妈坚信发烧无害,却在猪队友的BB下缴械投降,放弃立场。

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体温高过38.5℃就要降温。可这38.5℃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看看孩子的精神状态,综合多项因素来判断。

这里说的体温,指的是体表温度,即腋温。

如果你的家里使用的是耳温枪,请了解:耳温温度高于腋下体表温度。

理论上:

人体中心温度=肛温=腋温+1℃

耳温与肛温相近。

耳温测量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耳道结构啊,耳屎多少啊,入耳深浅啊,测量人的力度等等,测量并不十分准确,建议高烧的时候耳温测量与水银温度计两相结果相互参照。

当然,真的高烧到一定程度,也不必十分在意细微差别,能扛则扛,不能扛则尽早用药。

但有一种情况,请务必尽早使用退烧药控制体温,即有过高热惊厥史。

好多家长过早的使用退烧药也是怕这个,就是所谓的烧抽了。

其实偶发的高温惊厥没什么可怕的,具体有什么危害也谈不上,一次发作也不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高热惊厥无从预防,也因人而异,有的孩子烧到38℃就开始抽,有的烧到40+℃也没事,所以不用过份紧张,一但发生,注意控制体温,防止反复发作。

这两天好几个人问我,这孩子烧着烧着怎么就一惊一乍的打冷颤,不是烧抽抽了吧?

这里要说明一点,高热惊厥(烧抽了)和冷颤(一惊一乍)是两回事儿!

高热惊厥是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是大脑异常放电,会翻白眼、凝视、斜视,可能会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叫都没反应。

打冷颤是关节和肌肉的震颤,因为骨骼肌收缩可以产生热能,可以抵抗发热时产生的寒冷感觉,特别是睡着的时候,感觉总是一惊一乍的抽抽。如果孩子打冷颤,加件衣服就行,但也切记别捂着,一味的捂会提高孩子的体温,反而会诱发高热惊厥。

发热常识:

-如果孩子身上发热手脚冰凉,说明处在体温上升期,体温还会继续升高,会感觉冷,就会冷颤,这个时候可以加个被子,尽量保暖。严禁物理降温!

-如果手脚不再冰凉,说时体温进入持续发热期,这时候体温基本不会再继续升高,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切记不要捂,可以尝试物理降温。

-如果开始出汗了,那恭喜你,马上就要痊愈了。

顺便插一句:

别信什么退热贴,除了骗钱,P用没有!

医院篇

烧了24小时,医院了。

医院的基本状态都是排队6小时,看病3分钟,当天你还挂不上号!

对于发热不足24小时,病症显现不全的孩子来说,医院,也有被误诊的可能。相似的病症看多了,大夫会习惯性的按套路来,轮状当成甲流治,也并不稀奇。只是最后买单的都是孩子,疼心自责的全是家长,大夫才不会管你吃错了多少药,遭了多少罪。

所以真医院、儿研所,医院,对于普通症状来说,只要能查血常规,能做流感拭子检测,医院大都差不多。

为什么要24小时后再测血常规?

病菌入侵,免疫系统进入活跃状态,调动身体免疫系统对抗病菌。但这个调动是需要时间的,整个过程大约24小时左右吧,过了24小时才能在血液里反应出身体各项免疫细胞的变化。

所以在发烧初期就验血,结果就是血项全正常,啥都看不出来。

其实72小时后的结果更准确些,病症显现的也会更全面,但是为了防止病程发展过快(急症),耽误了某些疾病的最佳观察期,24小时足矣。

验血主要是为了判断一下感染类型,是细菌,还是病毒。

白细胞高,中性细胞增高,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按医嘱吃药,细菌杀光,烧也就退了。

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高,病毒感染,不管是不是甲流,先把奥司他韦吃上,抗病毒治疗,发热的前48小时是关键。

鼻(咽)拭子是用来确诊甲型流感的。

但这东西吧,说实话很鸡肋。

因为发热小于72小时,基本测出来的结果啥意义都没有。

有种情况叫假阴性。就是说明明得的是甲流,可检测结果就是阴性。

为啥?跟血常规需要发热24小时以上检测才有意义是一回事,甲流病毒反应在鼻涕/唾液里,都是需要时间的,时间短了测不出来。

可等72小时以后出结果,确诊甲流再治疗,那黄花菜都凉了。

药物篇

正确使用抗生素!

细菌感染引起的高热,一定会开抗生素。

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不同类别抗生素对付不同类别的细菌/真菌/病原体,帮助咱们快速有效的清除体内细菌,尽快康复。

对待抗生素要端正态度,正确使用,不能坚决不用,也不能滥用,遵医嘱按天数,按剂量吃就行。

抗生素这东西,吃少了没效,吃多了耐药,所以让吃三天,就吃三天,别多吃也别少吃。当然,也别不管什么毛病想吃就吃,就叫正确使用了。

PS:抗生素≠消炎药,别傻傻的混为一谈了。

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灾难性问题,早晚有一天会由全人类买单,但与本文内容无关,不讨论!

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对于病毒来说,不光抗生素无效,任何药物都不行!

除了自身免疫系统,这世上没有任何一粒药能够杀死病毒!

疑问来了!既然没有药能杀死病毒,那神乎其神的抗病毒神药怎么解释?

网红抗病毒神药——可威

以下为本文核心重点:

可威即国产达菲,主要成份磷酸奥司他韦,只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有作用,对于其他类型流感无效。

针对甲流/乙流感染

请于发热48小时内服用,

(理想状态为36小时内)

越早服用,药效越好,

超过48小时服用,意义不大!

所以,只要怀疑甲流感染,并不一定非要等到检测结果确诊后才能服用,尽早服用,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是关键。

注: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超过48小时也是可以继续服用的,具体情况请遵医嘱。

为什么是48小时?

简单解释一下:

病毒为什么那么可怕?一般的细胞分裂是有次数限制的,但是病毒没有,一但病毒进入人体寄生在活的细胞上就开始进行自我复制,复制出的新病毒寻找新的活细胞寄宿其上再复制,复制出的新病毒寻找新的活细胞寄宿其上再复制,复制,复制,再复制。。复。。。制……

可怕么?病毒可以无限的复制下去。

好在病毒大多都是自限性的,就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发展了,为啥?因为发烧了啊,病毒都怕热(所以流感都是冬季流行),而且免疫系统跟病毒打过交道以后,会渐渐在体内形成抗体,既然对病毒免疫了,身体自然就慢慢恢复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药一个星期不吃药一个礼拜的理论基础。

但是,既然自己就能好,那病毒还有什么可怕的?其实甲流本身真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病毒侵袭免疫系统,正面作战的同时,其他病毒趁虚而入,常见的并发症如:肺炎,中毒性休克,急性坏死性脑病等等等等。。。。

针对流感转向攻击孩子脑部,广州已出现5例坏死性脑炎,这条新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全国流行性感冒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钱素云教授今天在接受呼吸界采访时表示,最近医院已有一例患儿死于流感导致的脑病,从发病到死亡很快很急,来院十几个小时就出现了脑疝,失去了抢救机会。钱素云说,报道中提到“流感病毒由肺部转向攻击脑部”并不准确,在专业中也没有“坏死性脑炎”的说法,准确名词应为“急性坏死性脑病”。

据介绍,医院在至的流感季收治52例流感危重症患者,其中,死亡19例中,有7例死于急性坏死性脑病,占36%。

但流感严重并发症中,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肺炎,神经系统损伤在其次。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贾晓宏

北晚新视觉网-01-:14

所以流感本身不可怕,但引起的并发症是可怕的!

再低的比率,落到孩子身上,对这个家庭来说都是百分之百。

抗病毒药的工作原理

再简单说说抗病毒药是如何工作的:

抗病毒的药物成份进入体内以后,并不能真的杀死病毒,但是却可以阻止病毒复制,这就相当于捆住了病毒的手脚,让其不能寄宿在人体细胞上进行自我繁殖,这就抑制了体内病毒数量的增长,体内病毒数量少,免疫系统吞噬病毒所用的时间就会变短,在产生抗体的同时,缩短了病程,降低了并发症可能出现的机率。

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给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与安慰剂组相比,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能使病程(定义为咳嗽和鼻充血症状缓解、体温正常和恢复正常的健康和活动)缩短35.8小时。服用磷酸奥司他韦的儿童出现急性中耳炎的比例较安慰剂组减少40%。对5岁以上儿童的亚组分折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较,磷酸奥司他韦组的中耳炎发生几率下降56%,抗生素的使用比率下降40%。磷酸奥司他韦组儿童恢复正常的健康和活动的时间较安慰剂组提前约2天。

2天,对那些娃一生病,就鸡飞狗跳的家庭来说,早一分钟退烧,都是天堂。

药物副作用——肠胃刺激

奥司他韦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刺激肠胃。

大点的孩子也许会好些,但太小的孩子(2岁左右)吃完以后会吐,连饭带药一块吐。

对于这类药,决不能空腹吃,建议吃饭时一块服用,把对胃肠的刺激降到最低,也减小喂药的难度。

还有一种副作用,致幻。

不太常见,但确有发生。

流感的预防

奥司他韦对于甲/乙流感染不但有治疗作用,对于13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也有预防作用。一旦有感染风险(密切接触过甲流患者)可以服用奥司他韦预防,使用方法参见药物说明书。

奥司他韦是处方药,一般情况下,是买不到的,不知道为什么电商平台能卖,而且还是加价销售。但七爷还是觉得,不论什么样的药,都是有风险的,所以在无医嘱的情况下使用,还需谨慎。

辟谣篇

多喝水,防流感。

入冬以后,亲们都收过这样的消息吧,七爷在不同的群里,收到无数。

多喝水是万能方,用在什么地方好像都适用,只是这一次,多喝水真的不好使了。还有什么保持喉咙湿润之类的,更是无稽之谈。

不论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都是通过鼻腔传入体内,呼吸道传播的,什么时候通过喉咙传播了?还十分钟?咋想的?

避免与传染源接触,是防止被传染的唯一方法。

尽早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没有之一。

多喝水的好处是有的:加快身体代谢,特别是发烧时,喉咙痛时,咳嗽时,多喝水都能不同程度的缓解身体不适,但作用真的也就这些了。

补维C,防流感。

这跟多喝水一样,坑了国人多少年了,补充维C的好处是有的,但没一样是防流感。

能跟这条沾上边的就是补充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力。

也许是遵照了这个逻辑,补维C就能防流感了。

EB流感很严重。

EB:EB病毒(EBV),疱疹病毒。

流感:不用多说了,流行性感冒,只有甲、乙、丙三种类型。

BE流感:没这个病。

EB病毒到真的是很可怕,就是“亲吻病毒”,通过唾液传播。

成人大多自身携带着这种病毒,且拥有抗体所以属于无症状感染,但孩子没有!如果带有病毒的成人亲了孩子的嘴,孩子可能因感染此病毒而丧命,所以我们总在说,不要亲吻孩子的嘴,为了孩子的安全,请不要亲吻孩子的嘴。

咳的这么严重,不会咳出肺炎吧?!

谁说肺炎是咳出来的?

咳嗽是啥?

咳嗽本身是一种应激反应,跟发烧差不多,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机制。

咳嗽帮助身体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也就是痰。

止咳是啥?不让咳么?

分泌物排不出去,留在体内,也许引发更严重的咳嗽,更可怕的,病毒留存呼吸道,还可能会引起支气管炎,甚至肺炎。

所以咳嗽不会得肺炎,止咳到是说不准了。

不要盲目止咳。

就算吃药也得分清咳嗽原因,一味的止住咳嗽,治标不治本,反而有害而无益。

美国FDA建议4岁以下的孩子不要使用任何非处方的咳嗽和感冒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建议6岁以下都不使用。

科普篇

与娃同成长

记录生活点与滴

SvnPotion

淘宝:FXSistrsWardrob

        请称呼我七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oyanshijuan.net/bybf/48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