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三伏季,如何与这个夏天有个约会

提示:点击上方"西华国医馆"↑免费订阅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在此时贴敷温散寒邪、扶助阳气或芳香走窜的药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扶助人体阳气、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防治冬季易反复发作、加重的疾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在“三伏”时节进行穴位敷贴(即“三伏贴疗法”),可以扶正祛邪,调补阴阳,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

三伏贴的治疗原理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观和“春夏养阳”利用季节特点对抗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可收到标本兼治之效果。

具体而言,冬病夏治是指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特别是一些阳虚体质的人所患的虚寒性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调理,以温补阳气、祛除寒邪、温经通络、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从而使这些疾病得以治愈或减轻的常用治疗方法。

简单说,就是未病先防、欲病先治、养正祛邪。所以,才有三伏天“冬病夏治”这一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疗法在夏季伏天进行,每伏第一天为开穴之日。“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于加重的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多种以喘咳为主症的慢性肺系疾患;在其他季节,受凉后容易发作或使病情反复者,也应属于“冬病”范畴。

夏月三伏,以上疾病处于缓解期或相对稳定阶段,经过中医辨证,采用适当的防治方法,预防旧病复发,减少“冬病”发作,或减轻发作时的症状,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来治疗某些寒性疾病,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三伏贴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咽炎等。

2.消化系统: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等

3.骨关节病:各种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寒湿疾病,骨性关节炎以及各类颈肩腰腿等疼痛。

三伏贴该何时贴

一般来说,每10天贴一次,连贴3次为一疗程;应连续贴3年;每一贴成人宜保持6~8小时,儿童保持2~4小时。

顺序

时间

功效

初伏贴

7月11日-7月20日

大补阳气,增强免疫力

中伏贴

7月21日-8月9日

症状调理,增强免疫力

末伏贴

8月10日-8月19日

症状调理,增强免疫力

这期间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驱散阴寒,调解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oyanshijuan.net/bybf/80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