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大暑到,也是中伏第一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的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所以民间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除了暑气逼人外,在大暑前后,旱涝、风暴发生频繁,暑湿之气容易乘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故大暑时节注意养生很重要。
一大暑饮食原则1、多吃些燥湿健脾的食物
大暑时节,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表现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所以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特别要注意对“暑湿”的预防。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涨、肢体困重等症状,所以应以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方法进行预防或治疗。三个食疗方帮你。
薏米小豆粥:原料: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克,水适量。制法: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的水,同煮成粥。功效与主治: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消暑的功效,适用于长夏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者食用。
橘皮茶:原料:橘皮10克(鲜皮加倍),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功效与主治: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所致的脘腹胀满、饮食无味者食用。
香荷饮:香薷10克,荷叶10克(或鲜荷叶30克),陈皮10克,薄荷5克,先将香薷、荷叶、陈皮三味药煎煮30分钟,再加入薄荷煮5分钟即可,服用时可加适量白糖调味,代茶饮,具有消暑理气、祛湿解表的功效。
2、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要及时补充水分外,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碍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进补佳品,可根据个人口味选用。
3、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克为宜。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夏季的肉食以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为首选。大暑养生讲究“就凉避暑”,但天气热,胃口差,身体抵抗力也会降低。粗粮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荞麦、玉米等都是凉性或温补的食物,夏天吃正合适。
做粥喝,对小孩消化不良,成人脾胃气虚有一定的补益作用。高粱也是很好的健康粗粮,富含钙、磷、铁、维生素B2等营养元素,常吃对身体有益,而且,高粱还有温中健脾、固肠胃、止吐泻的作用。高粱性温,可以和绿豆一起熬粥喝,口感很好。另外,夏天也可以经常喝点赤豆粥、绿豆粥、薏苡仁粥、丝瓜粥以及绿叶蔬菜粥等。
二大暑穿衣并非越少越凉快酷暑热天气,街上的人越穿越少。特别是女生,今天露个腿,明天露个腰,后天也会露个背。但是其实在大热天,并非穿得少就是最凉快的,关键还要穿得对。
1、化纤布料衣服不凉爽
夏季很多漂亮的衣服都是用化纤面料制作的,面料重量轻、价格廉、花色品种多,很受年轻一族尤其是爱美女士们的欢迎。其实,夏季人体出汗很多,而化纤布料虽然较轻较薄,但吸水性、透气性均差,皮肤很难通过汗液蒸发进行散热,因而夏天穿这类面料的衣服并不凉爽。
同时,汗液的过多滞留,还会使皮肤分泌物腐败、发酵,加之合成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混入的单体氨、甲醇等化学成分对皮肤刺激较大,因而容易诱发过敏和多种皮炎。
2、大暑棉麻衣服是首选
麻质的衣服因为其分子结构松散、质地轻、孔隙大,透气性和吸水性非常好。布料衣服织得越薄、越稀疏,衣服越轻,穿起来越凉快。
专家建议:棉、麻、丝等天然纤维是夏季穿衣的最好选择。丝绸衣服亲肤性很好,重量轻、厚度薄,夏天穿上既舒适美观,还会感觉通体凉快。棉质衣服吸汗,透气性好,而且面料柔软,不僵硬。
三大暑养生注意事项1、健身宜散步
大暑时节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中老年人,更应在盛夏高温中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跑、器械运动等。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打太极等强度适中的“慢”运动。
2、起居避开“穿堂风”
大暑时节,睡眠也要充足,不可在过于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之时便开始入睡。不可露宿,室温要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房中也不可有对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早晨醒来,可先在床上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活动。
3、吃苦有讲究
夏天到了,上火最易缠身,此时很多人就会买两根苦瓜或凉拌或清炒以败火。而这吃苦也有讲究,不要以为吃得苦中苦就能换来甘中甜。
从中医角度讲,苦味食物都属于寒凉性质,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健胃的功效,因此特别适合于在炎热的夏季食用。
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吃苦,体质比较虚弱者不宜食用。一般来说,老人和小孩的脾胃多虚弱,不适宜过多地食用苦味食物。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的患者也不宜食用苦寒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淡淡的苦味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欧洲人在宴会前喝的开胃酒,就有淡淡的苦味,用来增强人的食欲。对于夏季食欲不好的人来讲,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但过重的苦味或进食苦味食物过多,就会引起胃部不适、恶心、呕吐或泄泻等副作用,所以吃苦味食物要适量。
不同的苦味食物要区别对待。所谓“苦味食物”是因为食物中含有某些苦味的化学成分,苦味就在于此。有些苦味食物所含有的是对人体有益的苦味化学成分,如苦瓜中的苦瓜苷有降血糖的作用,芹菜中的芹菜苷有降血压作用,茶叶中的生物碱和多酚类物质有提神和抗氧化作用等,适量地进食对人体有益。
而有的苦味食物含的则是对人体有毒的化学物质,例如不成熟的甜瓜瓜蒂和根部就是苦味的,所含的是具有苦味的甜瓜毒素,一旦食用会引起胃疼、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上就曾有因误认为甜瓜根部的苦味有消暑清热作用,进食引起中毒的报道。另外,苦味的黄瓜也含有毒素,不能食用。
4、度夏莫让“情绪中暑”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大暑养生要注意心态宜清静,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专家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5、良好睡眠解除“苦夏”
中医大师认为,作息经常颠倒和长期熬夜的人往往情绪也不会很稳定。
因为在11点至凌晨1点的时候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当血回流到肝脏即将储存精气的时候,如果人不睡觉,等于强迫自己的肝继续做分解工作,精气无法被贮藏,会导致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解毒、储存和分解胆汁是肝脏主要工作,长期虐待肝不给休息,肝火上升,人易疲倦、气虚体弱。
中医药古籍《内经》提到人体三宝是“精、气、神”,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
反之,气弱则神伤,精神容易不济,情绪也大受影响。养精蓄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别总熬夜,适当午睡利健康。良好的睡眠质量对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6、膳食多样化
由于夏天的气温很高,人体的消化液分泌逐渐减少,胃酸降低,食欲神经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因此饮食营养的调理和水分的补充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还必须要注意膳食的多样化。
一些新鲜的凉拌菜,加些蒜泥、姜末、醋等调味品,既可增进食欲,又能预防肠道传染病。吃时切忌一次过量和过凉。
7、多饮暖水益消暑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占人体重量的70%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8、趁暑化湿“冬病夏治”
阳气最盛的时节,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专家称,暑天阳气旺盛,治病就是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9、养身也修性
养生专家都强调“身心要双修”,身体不好易影响心理,心理一急躁,身体就慢慢衰弱。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调节自己的脾气、习气和个性,情绪比较能稳定。
从情绪养生的观点来看,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欲,而是要能完美驾驭大起大落的情绪。
10、游乐宜清幽
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该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三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
傍晚,当太阳下山之后,可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消除一天的疲劳。
11、拒绝“浊食”
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浊的食物易加速心火旺,增加身体重量,使精神昏沉。中医古籍记载,“常吃水里游的伤精,吃地上走的伤气,吃天上飞的伤神”。
料理方式也尽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热量高应少吃。
12、巧用芳香植物消暑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
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最好在粥、汤煲好前几分钟放入即可。
13、多吃粥
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14、多喝汤
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15、多饮茶
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16、多吃青菜
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17、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今天为你盘点大暑的习俗:吃“仙草”、饮伏茶、贴三伏贴、喝暑羊……这些习俗你听说过吗?大暑有哪些习俗?1、吃“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2、饮伏茶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3、贴三伏贴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4、海边过大暑深圳人在海边度过炎热的大暑日。在夏季防晒很重要,不仅仅是爱美怕晒黑的女性,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男性也一样需要防晒,尤其是去海边或水上乐园,更需要使用防晒霜,并不时补涂防晒霜。
5、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6、喝暑羊“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7、吃面条大暑到,临沂城乡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或者吃面条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热热闹闹过大暑。
8、吃凤梨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9、吃“半年圆”另外,大暑前后就是农历六月十五日,台湾也叫“半年节”,由於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10、送“大暑船”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11、送瘟神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发期。过去人们在河船上要举行祭祈活动,将船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无踪。
12、吃荔枝大暑,按莆田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荔枝,叫做“过大暑”。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13、煎青草豆腐大暑节气来临,温州人有煎青草豆腐的习俗。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14、吃米糟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15、吃童子鸡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童子鸡,是指还不会打鸣,或饲育期在三个月内体重达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过的小公鸡。之所以要选择童子鸡,是因为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即使是年轻人,体质虚弱的也未尝不可一试。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健康守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