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小小血常规,暗藏大玄机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情况及疾病的检查,随着科技进步,血常规已经从传统手工检测迈向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医院的血常规仪器检查项目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以及血小板(PLT)计数等。

近期我院成功引进了深圳迈瑞医疗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BC-CRP,该仪器采用三维荧光全自动末梢血联用CRP一体化检测技术,实现了快速、准确的血常规分析,除了上述参数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以及C-反映蛋白的检测,这将大大满足了我院儿科和新生儿科患者血常规检测的需求,为临床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起到指导作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项新增指标的临床意义吧!

有核红细胞

1、什么是有核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成分是蛋白质和铁,有运输氧的功能。有核红细胞是未脱去细胞核的未成熟红细胞。正常时,1周之内婴幼儿血片中可见到少量有核红细胞,而成年有核红细胞均存在骨髓之中,如见于外周血涂片则为病理现象。

2、有核红的临床意义?

A、生理性:在出生1周之内的新生儿外周血中可见到少量。

B、病理性:成人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可见于可见于增生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慢性骨髓增生疾病。

C、其他疾病:菌血症、败血症、心肌梗死、肝病疾病和肾上腺增生等疾病,造血因子等细胞因子治疗等。

网织红细胞

1、什么是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ret,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嗜碱性物质核酸,经活体染色(新亚甲蓝、煌焦油蓝、中性红等染料)后,形成核酸与碱性染料复合物,呈深染的颗粒状或网状结构。含两个以上的深染颗粒或具有线网状结构的无核细胞,即为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L,血液中为65×/L。当骨髓RET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RET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

2、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A、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各种增生性贫血均可增多,溶血性贫血增多尤为显著。

(2)网织红细胞减少:是无效红细胞造血的指征,见于非增生性贫血(如铁、铜、维生素B6、维生素B12缺乏)、慢性病性贫血(如慢性炎症、恶性肿瘤、慢性肾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鉴别贫血:①小细胞性贫血;②正细胞性贫血;③大细胞性贫血。

B、评价疗效

(1)观察贫血疗效:网织红细胞性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经有效治疗2~3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0天达到最高峰(约10%),2周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2)骨髓移植后检测骨髓造血恢复: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网织红细胞>15×/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

C、放疗和化疗的监测

网织红细胞的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严重的骨髓抑制。

C-反应蛋白

1、什么是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整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2、CRP的临床意义?

A、感染的诊断和鉴别:由于CRP在感染发生后6~8h即开始升高,24~48h达到高峰,高峰值可达正常的数百倍,在感染消除后其含量急骤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

B、确定抗生素的疗效:CRP在确定抗生素的疗效方面也发挥了作用,相关研究显示CRP降低的程度与症状的减轻和治疗后的天数明显相关。

C、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低水平的CRP(0.1~10mg/L)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心血管炎症病变的生物标志物。这个水平的C反应蛋白又被称为较高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D、炎症病情的监测:CRP炎性疾病发作6h含量即迅速升高,持续时间与病程相当,一旦疾病恢复,CRP含量迅速下降,对临床有一个先驱的预报作用。

E、新生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有研究显示hs-CRP在早期新生儿,尤其有异常分娩史者进行常规检测,并观察动态变化,对新生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判定疗效有重要意义。

1.《临床基础检验学计数》(第6版)

2.《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年6月第28卷第6期

END

供稿

检验科何思芳

编辑

李宜君

审核

廖思森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oyanshijuan.net/bywh/69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