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终生的疾病,但是可以通过环境控制、健康教育以及药物治疗等来控制症状。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关于过敏性疾病的指导性文章中,提出过敏性疾病“四位一体”全面治疗方案,即避免环境过敏原暴露、适当的对症治疗、标准化的脱敏治疗,以及良好的医患沟通(健康教育)。
医院耳鼻咽喉科将这一治疗方案系统梳理为五个字:“躲、隔、洗、药、脱”。耳鼻咽喉科护士长危艳萍副主任护师进行了详细介绍:
“躲”——脱离过敏环境
所谓“躲”,也就是离开那个让自己过敏的环境。春季过敏性鼻炎主要与花粉、柳絮或真菌有关,所以尽量避免接触到这类物质,如保持环境干燥,清除床单上的尘螨,回避宠物。
“隔”——适时佩戴口罩
对很多人来说,离开过敏的环境并不容易。那么我们可以“隔”,也就是戴口罩。小小的口罩作用很多,它不仅能阻隔细菌、病毒,同时还能够阻隔过敏原,减少进入鼻腔的过敏原数量,从而减轻症状。
“洗”——清洗鼻腔
戴口罩能够百分之百地隔离过敏原吗?显然不能,总会有那些“漏网之鱼”。我们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清洗鼻腔的方法,进一步减少鼻腔过敏原的含量,从而进一步减轻症状。
“药”——使用抗过敏药物对症治疗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控制病情,医院,让医生根据病情开药,一般采用抗过敏药、鼻喷激素类药物等。
“脱”——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是指在明确过敏原的基础上,让患者反复接触逐渐增量的标准化过敏原制剂,使机体免疫系统对此类过敏原的耐受力提高,当再次接触这种过敏原时,不再产生过敏现象或使得过敏现象得以减轻。标准化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能够根治明确过敏原的过敏性鼻炎的方法,是中重度患者很好的选择。
常见误区有哪些?
1
把过敏性鼻炎误认为感冒
鼻炎症状初期与伤风感冒相似,如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及嗅觉迟钝等,必须将二者区分,以便对症下药,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可根据以下四点进行判断:
①是否发热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集中在鼻部,如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
感冒除了上述症状,还会表现出发热、乏力、咽干、咽痛、咳嗽,甚至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②周围人是否也得病
过敏性鼻炎不传染,而感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多数为群发。
③打喷嚏次数
过敏性鼻炎发作打喷嚏呈阵发性,有时连续打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喷嚏,一天中可能发作一次或数次;
感冒的打喷嚏、流鼻涕等鼻部症状持续,随着对感冒病情的控制逐步减轻。
④患病时间长短
过敏性鼻炎病程较长,常年反复发作;感冒病程较短,通常1~2周就能痊愈。
2
随意停药
有人担心,持续使用鼻用激素对身体会有较大影响。其实鼻用激素全身作用剂量小,安全性高,可放心使用。
例如醋酸泼尼松片是临床常用的口服激素,所含激素含量为5mg/片=ug/片。而常见的鼻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使用一个月的激素含量为64ug*喷=ug。这一喷雾剂使用一个月的激素含量,仅相当于1.5片醋酸泼尼松片。对于鼻喷激素药物,可按医嘱长期规范使用,定期门诊复查,无需担忧激素过量问题。
3
滥用“神药”
近年来,随着过敏性鼻炎日益增多,一些久病患者常常听信偏方,或者使用一些所谓治疗鼻炎的“神药”,比如开头那位患者小王就长期使用日本某款鼻炎喷剂。最初一喷就见效,可时间久了,反而形成依赖性,症状越来越严重!
刘医生提醒大家,这类鼻炎喷雾剂的主要成分是减充血剂,确实可以快速缓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但其使用有严格的用法、用量限制。而且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需要的剂量会越来越大,在局部还可能造成药物性鼻炎,越喷越不通气,严重时还会引发嗅觉下降、头痛等。
因此刘医生提醒大家,患有过敏性鼻炎,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同时坚持长期管理,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规范、规律、足疗程地服用药物,切不可听信偏方、滥用药物,以免加重症状,不利于病情控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整理自网络和相关文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