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早上
1
昨天跟门诊,早上跟吴秀蓉医生。听她跟病人交流,以及讲解一些咨询原则时,感觉挺专业的。之前跟了一次不专业的,这次改观了。第一个病人走后,第二个病人没在预约好的时间来。吴医生弄自己的事情,弄好后跟我介绍了咨询门诊的作用,主要是筛查、评估适不适合做咨询。自己平时做咨询,因为资源不够,也因为没有系统打磨过,这样该做的事常常没严格做。
讲完这个,我问了一个案例,澄清了一下。第二个病人还没来,她说接下来两个小时都是老病人我不能听,可以出去逛逛。十一点半的那个可以听,不过我们常常提前走了,不去也没关系。没得跟就跑到接待室,看了安排表,感觉有咨询的就问,医生早上有咨询可以跟吗?问了几个后,终于主任的可以跟。跟完她的咨询还早,没事就回四楼休息。十一点二十到门诊想跟十一点半的病人,没想到门一直没开。在门口看书等到四十几分还是没开就走了,没办法,跟不了,还给医生强化了我们会提早走的印象。
2
下午咨询门诊是温圆圆医生,问她,她说有另一个人要跟她,要看那个人跟不跟,不过另外还有门诊可以跟。她跟那个人确认了一下,要跟,我只能另找。她说蔡晓媛医生在还是,去的时候不懂看电子显示屏,敲了的门。打开门一个女的,没有穿白大褂,我以为是病人,门再打开些想看看是不是蔡医生。没想到她就是医生,问我是不是想跟,可以跟。我懵了一下,只能将错就错,反正也没地方去。
进去后,医生跑去拿东西,让我在里面等等。坐在里面,我很犹豫,感觉这是成人心理门诊,不是咨询门诊,医生根本没见过。最后被屈服于超我之下,说了要跟只能跟,主要也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去蔡医生那里,估计也会有老病人不能跟。跟下来,果然是心理门诊。也算看了不少病人,有种错觉,总觉得看到这些人也像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其他人,是很平常的。可是,会到仙岳去的,大多数是已经拖了很久。他们来,是已经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医生问他们,讲的一些内容,听起来好像就是一个故事,但换到当事人亲身经历,真是难以想象。
3
中午本来要休息了,蔡振宁医生过去拿东西,问我们督导要开始了不过去听吗?这次没人让我们去,也不清楚有,赶忙问也能去吗?
这次我也忍不住会参与回应,说的不一定对,忍着评价焦虑发言。上周只说了一次,这周说了两次,还有一句说服自己不那么重要忍着没说。他们这次的交流比上周深入,也可能是病人的情况比较复杂,被督导者想了解的问题比较多。听下来,有些医生的洞察力、理论基础、咨询态度理念还是蛮佩服的。
第一次发言,喉咙很黏,开口咳了两三声。当然也有紧张的部分,显得格外黏。硬着头皮发言,也想锻炼自己,在这种身为圈外人且低一阶的情况下自然发言。也是受福顺影响,他上周碰医院这边不友好得多,医院这里算蛮友好的了。我想,福顺就是能够承受这样的焦虑和不友好尽量展现才能够成长得这么快。当然这只是风险,不一定每次都会那样。有参与,没参与,真的不太一样。
4
可能是昨天下午在心理门诊太冷,吹得有点不舒服。加上连着两个中午没午休,昨晚回去就特别疲惫。想着今天要给自己放假,不列计划了。十点多一点就睡了,今天起来有点鼻炎发作,但还蛮精神。
怕自己定的计划太离谱,今天定的加了大概花多少时间。发现没干嘛都要十几个小时,原想只列十个小时。其实也不全是学习,这个时间还挺难定。只要能完成十个小时以上的内容就好。这周见习比较松,常常没事干,每天只算它五个小时,挤时间做其他的。昨天那样问医生能不能跟,今天就有点懒了,可能受评价焦虑影响,这样应该会有更多闲的时间。
只因为我是钟志鸿啊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