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的症状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塞、流涕。对于西医来说,这些症状都是一体的,没有区别的意义。但是对于中医来说,每个症状的意义很不一样。实际上,在临床实践中也是这样。慢性鼻炎患者千千万万,每个患者的症状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患者鼻痒喷嚏鼻塞流涕症状全部都有,有的以鼻塞为主要症状,表现为双侧鼻塞或者交替性鼻塞为主;有的以流涕为主要症状,严重的表现为涕如清水难收;有的以喷嚏为主要症状,表现可以喷嚏连连,声大有力,也有的表现为欲嚏无力;有的以鼻子痒伴眼睛痒为主,表现为每次鼻炎发作必有鼻子痒甚,伴眼睛痒,而其他症状可有可无。
我在临床治疗慢性鼻炎的时候,除诊脉以外,患者症状特征也是辩证处方的一个重要依据。以鼻痒为主的慢性鼻炎也是比较多见的一个类型。
医院耳鼻喉科工作的时候,有一个西医出身的主任,每次闻到香水或者接触到花粉的时候都会鼻痒发作。他说他这是“过敏”,没有办法治疗,只能每次发作的时候口服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我当时听了觉得很是可笑,但是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人家是主任。
鼻子痒、眼睛痒,当然自然而然的想到是过敏,当然是用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但下次再发作怎么办?也只能继续吃抗组胺药。所以,我们的这个主任是必然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的,他自己也认命了说一辈子都离不开抗组胺药物了。
但是,我们中医可没有”过敏“这个概念。不可能跟着西医的思路也去搞个什么抗”过敏“的处方。当然,那些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派除外,这些”中西结合“派是必然会坚定地跟着西医的屁股走的。因为,他们搞西医吧,又精不过西医,搞中医吧,家底早丢了,纯中医根本拿不出手。然而,病人总是要见到效果的,怎么办?只能背着中医的牌子跟着西医走呗!本来这也没什么,都是为了求生存,中西医结合也实在是个好题材。但是,这些中不中西不西的,竟然还要负责编写中医教材和中医教学,这就害人不浅了。在中医学校学那么长时间出来,有的学生毕业出来以后直接不信中医而投奔西医了.........何苦,当初要是死抱着《伤寒论》啃几年,恐怕早都成高手了。中医学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也许有人会说,”中西医结合“有什么不对,人家老中医祝谌予老爷子不是也搞了个过敏煎来治疗鼻炎吗?哎!祝谌予老爷子的过敏煎由: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组成,其实是很有见地的。只不过这老爷子实在是调皮得很,明明一个中医高手出的招,不把这其中韵味点名给后学,偏偏要起个西医的名字。后来学习的那些”中西医结合“的人,一看处方名字,望文生义,自然把这个处方用到死处去了,还有的更绝,把这个处方拿去研究,非得给这处方里面的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这几个药物都套上一个”抗过敏“的功能,这下才觉得安心了,觉得对中医发展做出了贡献了!殊不知,厉害了,这都是在给中医掘墓呢!
那么,一般来说,以鼻子痒,眼睛痒为主的慢性鼻炎,中医应该怎么辩证治疗呢?我们以病案来说明。
一个中年女性患者,因为鼻塞流涕、鼻子痒、眼睛痒而来就诊。她以前就经常会有鼻子痒。这次鼻塞流涕发作已有3天,同样的也伴有鼻痒眼睛痒。没有发热,没有怕风出汗。饮食二便正常。打脉见左手脉沉细而涩,右手脉微紧,舌质偏红。舌形偏薄。苔薄白。
这就是典型的血热之风。因患者素有血少血瘀血热,本次感受外邪,直接与血热的体质反应,而发为本病。处方如下:
处方用四物汤加大青龙汤。用四物汤养血活血,并把大青龙之力直接带到血分,用以透发血分之风热。处方既有麻黄配石膏,令风热尽透,也有桂枝配生地,令血液得以流通,不会瘀滞化热,也不会因为石膏的寒凉,而产生瘀血。这是我治疗外风与血热相并的一个思路。同道可参考。
过几天我问患者,回复说,吃了药鼻子就不痒了,鼻塞流涕也好了。
当然,风邪于寒为邪,也可导致鼻痒,这时候我会用麻黄汤。湿气结聚化生湿毒,阻滞血脉化热,导致的瘙痒无度,我也会用四物汤为基础的思路治疗。这种证型如果在慢性鼻炎,多表现为流黄粘鼻涕,鼻涕粘着之处皮损形成伴瘙痒。具体用方可以参考我前面的文章“痒不止,心烦躁,怎么办?”